订阅
泰安清洗油烟机电话 http://www.itnm.cn/ 难忘的西藏军旅生涯张江鸣 20世纪70年代,我们53师部队驻防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守卫着祖国的西南边疆,是一支光荣英雄的部队,训练严格战斗力强,其前身是豫皖苏人民子弟兵,抗战爆发后升为正规部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南下渡江战役。50年代初进军西藏,参加了修筑康藏公路。1959年3月西藏大规模叛乱爆发部队参加平叛作战。1962年对印度自卫反击战中打出了国威和军威。在从难从严紧张艰苦的训练场上,战士们最喜欢的队列歌曲中唱到“转战苏鲁豫皖,横渡天堑长江,跨越崇山峻岭,挺进云贵川藏。我们有光荣的传统,我们在战斗中成长,驻守西藏高原,保卫祖国边疆,团结各族人民,巩固西南边防,我们用火热的青春去迎接祖国的富强”。 1972年我参军入伍来到西藏日喀则,走进师部驻地班禅新宫(又名德庆格桑颇章)时,看到高大的宫门和雄伟的藏式建筑物把我惊呆了,因为那时候日喀则街区很简陋,没有像样的马路和楼房,人烟稀少不如内地的乡镇。新宫的北侧是著名的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主寺之一的扎什伦布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它是历代班禅大师驻锡之所。新宫的围墙很高用西藏的阿嘎土打成的,新宫始建于1844年,1954年国家出资重修,是古建筑是藏文化艺术的圣殿,它集藏汉建筑风格一体富丽堂皇,新宫是十世班禅的夏宫,宫内放置很多西藏历史文物及艺术精品,尤以《八思会见忽必烈》的壁画最精美。 师部在新宫驻扎时,住在自建的土坯营房里,连队每天出操和军事训练,学习藏语和藏族风俗及印度军队知识手册,我和战友们经常参加,地方政府组织的保护打扫古建筑的公益劳动,修整道路和围墙,植树造林放哨站岗,保护新宫和藏族群众安全,新营房盖好后师部搬出了新宫,现在的扎什伦布寺和班禅新宫是宗教文化的圣地和宗教场所。 1974年秋天部队在日喀则地区的江孜英雄城,举行团级山地进攻演习。1904年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江孜人民不畏强暴,浴血卫国,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的爱国主义赞歌。江孜从此以“英雄城”闻名中外。 这次军演规模大出动了一个步兵团,师炮兵团,高炮,通讯,工兵,侦察,喷火,防化等多兵种参加。演习开始后榴弹炮,加浓炮,重迫击炮首先向敌方阵地开炮射击,炮火延伸后步兵团在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发起冲锋,火箭筒,无后座力炮,火焰噴射器不断向敌碉堡射击。在反空降演习时,高射炮,高射机枪,步兵的冲锋枪,自动步枪,班用轻机枪一起向空中目标射击,当我看到红色气球时,马上拉开枪机顶上子弹,打开保险,听到指挥员射击的命令时,扣动板机用冲锋枪点射打气球,三个弹匣打完以后枪管热的烫手。晚上部队进行了夜间进攻战术演习,使用了夜视器材和近战夜战的装备,我在连队参加了夜间用冲锋枪,对闪光目标实弹射击取得了好成绩。 军事演习结束后西藏军区郄司令员来到训练场讲话,他是一位身经百战经过战火锤炼的老将军,他看了一下集结的部队就指示把无后座力炮,迫击炮,高射机枪,重机枪架起来摆放在部队的前面,然后进行点评,这个场景就像战争年代部队打完仗后的讲评会,此时高原上蓝色的天空中飘过朵朵白云,草地上集结着威武雄壮的军人,红色的八一军旗,绿色的钢盔和士兵的领章帽徽,在阳光之下闪亮的钢枪,这个震撼人心的场景深深的感染了我,让我终身难忘。 记得郄司令员讲话中用的军事术语多,他分析了团队进攻时的战术动作和队形,各种武器的火力配置,步兵和火炮的配合等,讲述了许多现代军事知识,这是我当兵以后第一次听军区司令员高级指挥官对军演的点评和总结印象很深。当兵的人能参加团级实兵军事演习机会非常难得,参加军演使我深刻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军人和人生当一回兵的光荣和神圣职责,认识到军人的性格是豪迈,军人的父母是人民,军人的信仰是忠诚,军人的荣誉是和平,军人的使命是胜利。 将此文献给西藏的军人和退役军人们。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张江鸣:1972年参军入伍,原西藏军区53师侦察连战士,1976年退役,现已退休。 作者:张鸣江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