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核心观点:春运出行可能不及预期。前6天,春运出行人次较预期仍有约8000万的差距。按当前趋势外推,今年春运可能恢复至2019年的55%左右,对应约16.4亿人次的客流量,距离此前预期差距较大(恢复至2019年的70.3%)。春运不及预期对当前消费总量复苏的影响并不大,更多是信号意义,代表着疫情风险规避、收入偏弱等因素影响之下较为谨慎的出行,可能揭示出春节消费的复苏并没有预期那么快。 · (1)1月7-12日(腊月十六至二十一日),春运累计旅客发送量为2.21亿人次,较2022年同期的1.55亿人次,增长了43%左右;但相比2019年同期的4.28亿人次,仍只恢复一半左右。1月6日国新办发布会上,交通运输部预计今年春运可恢复到2019年的70.3%,对应之前六天客运量预期为3.01亿人次,前六天实际客运量比预期少近8000万人次。 ·(2)根据百度迁徙指数,我们发现:①今年春运自驾出行的人口规模可能已超过2019年;②相比粤江浙沪,北京本次春运的人口流出恢复偏慢。 ·(3)按当前趋势外推,今年春运可能恢复至2019年的55%左右,对应约16.4亿人次的客流量。 ·(4)春运不及预期的原因有三:一是担忧感染和二次感染风险,二是疫情以来流动人口就业本地化减少春运出行,三是居民收入和预期对旅游和长途探亲形成经济成本约束。 ·(5)春运不及预期对消费总量影响不大,不会拖累复苏,因其并不会对短期内的居民收入和消费场景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信号意义,意味着人员流动和消费的复苏并非一蹴而就,对春节消费复苏的速度可能不宜高估。 ·(6)春运不及预期对消费的结构影响突出,人口迁移带来的“城乡消费迁移”效果会减弱,与“就地过年”效果类似。2016-2019年,由于春节期间乡村消费增长更快,乡村社零占城镇社零的比例,呈现出1-2月高于全年的特点,平均高0.5个点左右。但2021-2022两年“就地过年”期间,城镇到农村的消费迁移并未完成,乡村社零占城镇社零的比例呈现出相反特点,1-2月明显低于全年,平均低0.3个点左右。 · (7)节前消费和人口流动存在几个特点:一是主要城市的消费复苏态势仍较明朗,十大城市的百度消费复苏指数自12月中旬以来处在回升态势。二是市内人口流动尚未出现季节性下降,仍处在复苏回升态势,与疫情前的市内流动相比,一线>;二线>;三线。高线城市市内流动好于低线城市,也是春运出行不及预期的结果,一二线城市人口流出仍弱于往年。三是自驾恢复情况好于公共交通,体现为市内拥堵指数恢复情况好于地铁客运量,与春运长途出行特点一致。 · 风险提示 节后春运返程人次如果大幅回升,整体春运仍能接近原来预期;二次感染风险上升,春运出行人次下降;人员流动的修复被其他突发事件打断。 目 录 1. 春运出行可能不及预期 2.规避疫情风险与消费复苏 2.1.规避疫情风险是主要原因 外贸收款2.2. 会影响消费复苏吗? 3. 人员流动和消费恢复进度如何?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