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Dolphin知识星球 http://www.dolphinxq.com 金门炮战21年,按照毛主席的说法,金门岛不仅是两岸联系的一个纽带,也是大陆对美蒋“发表意见”的一个地方。 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他政治生涯处在冷战时期,总想通过台岛的蒋介石,向大陆这边施加战争压力,甚至想报抗美援朝的一箭之仇。 这直接引发了1958年的金门炮战,解放军和蒋军的炮兵激烈交火。 即使到1960年,艾森豪威尔即将卸任,却想在卸任之前,去日本和台湾兜一圈,以此来恐吓解放军,填补他的“政治空白”。 而毛泽东得知艾森豪威尔“窜访”台湾,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根据解放军官方史料记载,我军一共打了约七万发炮弹;台岛那边则说,打了十几万发炮弹。关于炮弹的数量,数据自然以解放军公布的资料为准。 而本期文章要带来的内容,便是毛泽东和艾森豪威尔,在台湾海峡的博弈。 一,毛泽东用大炮,戳穿美国纸老虎 1950年,美国侵略朝鲜,中国保卫朝鲜,中美两国在远东地区成了死敌,开始了将近三十年的较量。 艾森豪威尔在朝鲜打不过中国,于是想利用雄厚的国力,在远东处处煽风点火,跟毛泽东展开博弈。 艾森豪威尔紧紧抓住了台岛的蒋介石这颗“棋子”,派出国务卿杜勒斯充当战争贩子,开始了意识形态的斗争,借此威慑恐吓解放军。 美国为针对中国,制定了一条“战争边缘”的策略,其实说白了就是他们不敢跟解放军开战,却拿战争来吓唬解放军。 1958年,杜勒斯在远东在和中东到处散播战争威胁,说要增派航母去台岛,又说要支援大量的先进装备来武装蒋军。 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时候,就已经被中国给打怕了,他们倒是很担心中美在台湾海峡直接开战。 于是他们又在“美台的防御条约”上写出,如果大陆小规模攻击外岛,美国不会出手。 毛泽东面对美国的恐吓,在同年8月召开会议,决定炮击金门。他发给彭德怀的电报批语写着: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因此不要在广州深圳方面进行演习了,不要去惊动英国人。 总之,毛泽东的方针是敲山震虎,不仅要炮击蒋军,也要摸清美国的底牌,看对方是否真敢跟我解放军开战。 8月21号,福建省委书记叶飞,到毛泽东那里汇报,叶担心炮弹打太多,会打死美军顾问。 倘若美国大兵被我军炮弹炸死,事态可能会升级,这点不得不考虑…… (叶飞上将) 毛泽东听完之后并未回应此事,他让叶回去休息。到8月22号,毛泽东作出决定,亲自在北戴河指挥,开始炮击金门! 不管他牛鬼蛇神,既然美国要走战争边缘这条路,就看美国有没有胆量直接拉开战争的硝烟! 解放军在福建的前线阵地,有450多门大炮,80多艘军舰,和200多架战机。 8月23号,解放军三万发炮弹,犹如冰雹一般落到金门,斩获六百多名敌军,其中包括两个美军顾问,金门岛直接瘫痪,补给仅剩二十分之一。 之后的炮击更加猛烈,万炮齐发场面壮观,接下来要看美国的反应了。 美军急忙派出第六和第七舰队的军舰,紧急赶往两岸之间那一湾浅浅的海峡,摆出一副强硬姿态。 叶飞向中央汇报,问该如何应对美军军舰?如今是蒋军军舰在中间,美军军舰在两边,犹如是夹心饼干,仅相隔2海里。 毛泽东的命令,则是狠狠打击蒋军军舰,暂时不打美军军舰。 我方再次开炮,吓得美国人掉头就跑,生怕跟大陆直接冲突,彻底露出了纸老虎的本质。 再有就是,英国得知金门的紧张局势之后,明确反对跟大陆开战;日本更是被吓得露怯,不敢追随美国参战。这也是美军仓皇逃跑的原因之一。 最惨的是蒋军军舰,落入了解放军的弹雨当中,气的蒋介石雷霆大怒,彻底看清楚了美国人的胆怯。 叶飞晚年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台岛大骂美国人混蛋,我后来才明白,主席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摸清美国人的底牌。 叶飞本人评价说:“美国人表面上气势汹汹,究竟敢不敢和我们打?原来美国是只纸老虎,一打起来就跑了,一出很紧张很有意思的戏。” 当时,欧美依仗强大的海军,认为别国的领海,最宽不能超过三海里。 我国当时并未明确领海宽度,周恩来在召开会议,研究领海和领空,根据我方的火力强度,划定了领海宽度为12海里,强闯必打! 9月4日,中国对外发布声明,宣布了我国的领海宽度,同时台湾和澎湖,因为被美国侵占,我国对于这一非法行为,有权采取措施,这乃中国不容干涉的内政。 这份声明,等于是又一次试探美国的底牌,且看你敢不敢闯我军大炮射程。 美国国务卿战争贩子杜勒斯,口头上强硬回击中方,明确说要武力保护蒋军;狠话放了一遍,话锋一转又说他们并没有放弃和谈。 毛泽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搞个“大包干”,意思就是暂时不去解放蒋军控制的岛屿,但我们的枪口,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每个岛屿都犹如绞索,套在了美国的脖子上,就拿金门举例来说,可以随时踢上一脚,套紧这根锁链,随时用来吓唬美蒋。 事实证明,毛泽东在错综复杂的斗争当中,采取了正确的应对策略。即有保险系数,又随时能敲打美蒋。 直接让杜勒斯的“战争边缘”破产,反倒是他们非常担心蒋介石狗急跳墙,去跟大陆开战,美军害怕被蒋军拖入战争当中。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毛泽东将大批美军牵制在远东之后,中东那边压力骤减,一个个新生的独立国家,有了难得的喘息之机,这同样在毛泽东的计划当中。 世界一盘棋,金门炮战的影响,已经超出了远东。 二,1960年艾森豪威尔狼狈的亚洲之行 1960年,金门炮战的硝烟逐渐散去,两岸主要打一些宣传战,向对方发射各种宣传画,从心理上瓦解敌人的意志。 距离上一次的炮战,已经过去了两年,曾经烧焦的弹坑,也重新长出了嫩芽。 美军等到炮战落幕,又派出了一艘艘的军舰,摆出一副保护蒋军的架势,即使纸老虎的本质已经被戳穿,依旧想耀武扬威,至少能哄一哄蒋介石。 国际局势变化莫测,美国想武装日本,搞了个“美日安保条约”,引发了日本街头规模宏大的游行抗议。 日本的岸信介政府,遭受了巨大的压力,他倒是想跟着美国一起反共,可民众不想打仗。 与此同时,蒋介石的心态有了变化,他“反攻大陆”的口号喊了十年,虽然越来越响亮,但相信的人越来越少。 蒋内心悲凉,随着冷战压力持续增加,他感觉蒋军在美国的地位日渐卑微。 美国身为美日的靠山,艾森豪威尔在任期最后一年,决定去远东兜一圈,填补他的政治空白。 6月11日,日本将近六百万人走上街头,抗议美国推动的日美安保条约,美国驻日大东京大使馆的附近,聚集了二十多万百姓。 民众声浪震天,发出和平的呼喊 艾森豪威尔不想触霉头,于是取消了赴日之行,无奈回到了美国,以至于他这个五星上将,感觉颜面无光。 他并不想放弃亚洲之行,于是总统专机再次起飞,去往菲律宾访问,车队耀武扬威,穿行在马尼拉的街道。 当地群众受够了这群战争贩子,在世界各地煽风点火,于是去大街上游行抗议,抄起一块块的石头,奔着总统队伍砸了过去。 场面混乱不堪,有人受伤、有人狂怒、有人慌不择路,这预示着殖民主义垮台,和帝国主义的下坡路。 如果想打败美国霸权,就必须要依靠觉醒的民众。 艾森豪威尔遭受马尼拉市民的围攻,这意识到这是一次失败的亚洲之行,于是将最后的目光望向了台岛。 而身在北京的毛泽东,在6月16日夜里得知,美国总统乘坐军舰“窜访”台岛,要上演一出美蒋闹剧。 毛泽东召开会议,他半开玩笑地说:“好得很嘛,艾森豪威尔是贵客,我们不仅要迎接,还要欢送咧,我老家湖南就有燃鞭迎客的习俗嘛,我看福建前线,在艾森豪威尔到和走的时候,打7万发炮弹,也算尽地主之谊嘛。” 解放军在福建前线的部队,立刻发表文章,在两岸揭露美国人的阴谋,经过开会讨论,决定单日炮战。 单是1,双是2,这是个简单的算术题,卡在了美国总统6月17号“窜访”台岛的日子,和6月19号离开台岛的日子。 解放军前线部队,提醒金门的老百姓,在单日注意躲避,倘若不顾劝阻贸然外出,可能会被炮击误伤。 尤其是金门岛的渔民,出海打鱼的时候切记看准日期,双日可放心大胆地下网,单日切记不要出港,船只也要避开解放军的炮击地带。 解放军的文章已经发了,提醒也已经通知到位,如果谁要是非要在单日出门出海,就等于是为虎作依,勿谓言之不预! 当台岛看到言之不预,当金门的蒋军看到“对岸通知”,意识到又一场炮战开始了。 结果可想而知,金门的军舰匆匆逃离,去往解放军的大炮射程之外;而蒋军和当地群众,也纷纷进入掩体。 福建前线的解放军,提前准备好了毛泽东要求的七万发炮弹,具体炮弹数量自然会有一部分富余,为应对不时之需。 前线根据中央的指示,提前划定了炮击的区域,大多是金门两岛的海滩,和无人居住的山地,并不会打蒋军的军事目标。 解放军为了“迎接”艾森豪威尔,福建前线拉出了三十五个炮兵营,和四百多门重炮。 身体强壮的炮兵战士们,已经好久没有打过大规模的炮战,所以大家都迫不及待的,等候首长开炮的命令,心情很是激动。 与此同时,解放军空军做足了万全的准备,如果蒋军战机敢起飞,定让他有来无回。 海军则不眠不休的监控美国舰队,掌握艾森豪威尔的位置,不间断的向领导汇报。 钟表的时针和分针,落到了炮击时间的晚上8点05,只见解放军阵地周围,升起刺眼的红色信号弹,炮兵战士们总算等到这一刻。 即使那天云层很厚,即使海面因小雨能见度很低,可刹那间的炮火齐射,亮堂堂映红了苍穹,黑夜转白昼。 一发发的炮弹,带着破空之声,好似神灵落下来的天罚,砸到了大小金门岛。 海滩被炸出了一个又一个的大坑,山头被削掉了一层又一层。 因为这次炮战不需要提前精确瞄准,也不需要提前试射校准,所以炮兵直接火力全开,只需要打到大概位置即可。 金门岛犹如遭遇了一场地震,轰隆隆的炮声,撕碎了寂静的雨夜。 打了一个多小时,我方停止炮击;而对面蒋军的阵地,则回击了二十八枚炮弹,双方都知道不打军民目标,所以炮弹都落到了荒野。 到夜里十一点,解放军前线的炮兵阵地周围,再次亮起了红色的信号弹,第二轮炮击开始。 美国总统的舰队已经逼近台岛,解放军通过炮击震慑了远东,艾森豪威尔露出愤怒的表情,对着记者接连指责共产主义。 针对艾森豪威尔的狂怼,解放军根据毛主席的命令,以一发发的炮弹回击。 解放军的这次炮击,正是为了让艾森豪威尔知道,日本不欢迎你,菲律宾不欢迎你,这边同样不欢迎你。 (人民日报发表的政治漫画) 三万发炮弹打完,单日的炮击结束;福建前线的战士们,等待下一个单日。 艾森豪威尔从基隆上岸,开始了他“窜访”台湾的计划,蒋介石和宋美龄,满脸笑容地接待。 到了6月19号黎明,我方的炮兵阵地,再次堆满了弹药,炮兵战士们在等待首长的命令。 第一轮炮击,从早上六点半开始,打了五十分钟。 第二轮炮击,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同样打了五十分钟。 两轮合计,打了三万八千发炮弹,以此“送行”艾森豪威尔。 三,埃森豪我“嘴炮”发射战术核弹 记得在二十多年前,笔者本人跟台湾朋友谈起此事的时候,对方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讲炮战,直到深夜依旧意犹未尽。 按照他的回忆,艾森豪威尔在卸任之前“窜访”台湾,蒋介石发动了五十万人,去大街上集会迎接。 而大陆为了“欢迎埃森豪威尔”打了十七万发炮弹,当时台岛称之为六一七炮战。(这个数据是对岸的数据,真实性有待考证) 五十万人的概念,等于是台岛总人口一千零七十多万,每二十个人当中,就有一人被带到台北。 蒋介石之所以重视艾森豪威尔,主要是因为别的美国总统,拒绝蒋所谓“反攻大陆”的空谈,或者说不敢跟解军开战,大大限制蒋军的发展。 而艾森豪威尔虽然也拒绝蒋的“反攻大陆”,但他想为蒋介石找个台阶下。 毕竟“反攻大陆”的口号,喊着喊着连蒋介石自己都绝望了,更何况是台岛的蒋军。 所以说,艾森豪威尔总该安慰安慰蒋介石。 1960年,这是蒋介石败退台岛的十年之期,也是艾森豪威尔任期的最后一年,他们两个五星上将都清楚知道,根本就无法打败对岸,但他们都想找回面子。 再有就是,艾森豪威尔总想分裂中国,搞所谓的“两个中国”,就像欧洲的德国那样。 蒋介石不想变成“美国的不沉航母”但面对复杂的局势,除非第三次世界大战打响,否则断然没有“反攻大陆”的可能性。 既然第三次世界大战迟迟没有开打,那他蒋介石也就一直在绝望当中。 美国的很多高层,尤其是联邦法院,拒绝所谓的“两个中国”概念。 因此艾森豪威尔的“窜访”台湾,也表达了他对蒋介石的支持。 问题的关键是,蒋一心想反攻,美只愿意反共,双方根本就无法达成一致。 当大陆炮击金门,美国公开说,金门和马祖,不受美军的保护,甚至直接要求蒋介石从金门和马祖撤军。 但蒋介石从解放战争以来,向来是不肯主动撤军,例如丢济南、沉东北、败淮海、折戟大西南……蒋坚持不肯收缩实力,他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自然不会从金门撤走部队。 艾森豪威尔面对固执的蒋介石,只能在发表公开演讲的时候,用“嘴炮发射战术核武器”来跟对岸的解放军开战。 事实证明,解放军从不吃美国“嘴炮战术核武器”这一套。 从台岛史学家的角度来看,艾森豪威尔1960年“窜访”台湾,表面上是光鲜的,实际上却是尴尬的,他是五星上将,蒋也是五星上将,两人都明白对方的苦衷。 当然了,以上是我台湾朋友的看法,观点不够中立,仅仅作为参考。 后记: 历史一再证明,唯有强大的实力,才能震慑凶狠的敌人。 ![]() |
10 人收藏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收藏
邀请